石化標委會(TC280/SC1)于2022年8月25日~8月26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標準GB11122/D1規格柴油機油技術要求研討會(線上同步會議)。研討會由石化標委會張建榮秘書長主持。
石化標委會、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地方質檢部門、一汽解放商用車開發院、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云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天津內燃機研究所、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有限公司、濟柴動力有限公司、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兵器集團第二0一研究所、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吳江)、IntertekAutomotiveResearch、新鄉市瑞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雪佛龍奧倫耐(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雅富頓化學公司、潤英聯(上海)添加劑有限公司、路博潤(上海)添加劑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柴油機油生產、經營、使用單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6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兼聯盟副秘書長楊國峰、D1規格產品工作組張倩教授、石化標委會秘書處王慧宇組長分別就“D1規格四項臺架標準開發整體情況”、D1規格柴油機油性能研究和D1規格柴油機油標準送審稿草案進行了匯報。
針對D1規格柴油機油產品指標限值、臺架試驗部件的一致性保障以及編制說明進一步完善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會專家就D1規格自主標準研究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絕大多數單位尤其國內頭部商用車OEM及柴油機OEM代表表示支持GB11122修訂增加D1規格,不建議引入新的國外標準規格,實現我國柴油機油標準的自主化創新,以開發真正適合我國柴油機潤滑需求的潤滑油產品。
最后,石化標委會秘書處張建榮秘書長進行了總結發言,總的來說大家發表的意見很充分。第一,感謝大家,積極參加本次研討會,并踴躍發言。第二,會上大家一致支持中國D1規格標準,有一些完善的意見和建議秘書處均進行了記錄。第三,標準的適應性的問題在標準范圍中應進一步表述清楚。
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CLSAC)概況:
我國已成為全球發動機和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柴油機技術實現了自主可控。但是,我國的發動機潤滑油標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沿用美國API標準,造成了中國沒有自己的潤滑油規格標準的尷尬現實局面。隨著我國柴油機技術自主化率的不斷提高,為了開發滿足我國發動機技術特點和使用工況發動機潤滑油,有必要建立符合中國發動機技術特點的潤滑油標準體系和潤滑油產品技術標準,改變中國發動機潤滑油完全采用外國標準的現狀。
由中國內燃機學會發起,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石化標委會,以及行業內添加劑、潤滑油和發動機OEM等行業,于2016年9月13日,聚首上海,以創新聯盟的形式,推進汽車發動機、潤滑油、添加劑相關行業與學會的協作,致力于創建中國發動機潤滑油標準體系。聯盟成立以來影響力不斷擴大,現有理事單位39家,涵蓋了行業全部龍頭企業,具有廣泛代表性。推舉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先生擔任理事長;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院士為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化工專家、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前總工程師曹湘洪院士為總技術顧問;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樹生教授為聯盟秘書長。
聯盟成立以來,培養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柴油機潤滑油專業人才隊伍,建立了四個柴油機潤滑油評價基地,打造了中國柴油機潤滑油評價能力。采用我國發動機、燃油、參比油、試驗工況,首次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臺架方法標準評價體系和開發滿足我國柴油機潤滑需求的柴油機潤滑油。
創建了中國柴油機潤滑油國家標準質量門檻,使我國潤滑油添加劑企業可以與國際潤滑油添加劑公司在一個平臺上公平競爭,開創了我國自主潤滑油標準之路,將大力促進我國發動機和潤滑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經驗的積累,也對今后開展汽油機、船舶動力、氣體機、航空內燃機等各領域的動力設備用潤滑油國家標準的研究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