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輛輛大貨車從全國各地涌向嘉善縣公安局。卸貨時,美孚、殼牌、嘉實多等2000余箱“大品牌”機油,堆滿了縣局的一片空地。
事實上,這些機油都是“山寨貨”,產自浙江一個縣城。“這個團伙背后,不僅有工廠流水線,還有互聯網銷售團伙……”近日,嘉善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錢凱,向記者詳述了該案。
拿著話本開拓市場
大學畢業沒多久,武漢小伙小榮在老家找到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主要通過網絡低價銷售美孚、殼牌等“大牌”機油。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小榮窩進工位,打開網站上的地圖,準備開拓嘉興市場。
“汽修店”,小榮通過搜索關鍵詞,找了嘉興十幾家修理店,他點開其中一家,按頁面顯示的電話打了過去。
“您好,我們是互聯網銷售機油的公司,現在正在做活動拉客戶,像我們的銷量王——4升的嘉實多金嘉護活動價只要80元一瓶……”一番介紹后,對方很快“上鉤”,但也提出疑問,“這么便宜,是不是假貨?質量會不會不好?”
剛做這份工作沒多久的小榮愣了一下,哪怕明知自己賣的是“山寨貨”,他還是按照老板給的話術,回復了過去,“老哥,我們的貨都是廠家直供,而且互聯網企業就是做口碑。如果有假貨,我們還怎么生存?您放心,我們都是貨到付款,您驗了貨,滿意再付款!”
一套組合拳下來,對方徹底打消疑慮,下單了一箱機油試水。掛了電話,小榮長吁一口氣,向隔壁老員工問道,“老板是不是說,銷售130萬元,就有1萬元獎勵?”見對方點點頭,小榮似乎更有干勁了,接著打起第二個電話……
“有筆大生意,做不做?”
傍晚時分,小榮給老板邱超發去一個表格,與此同時,邱超還收到了十幾個表格,都是當天公司業務員的發貨清單,上面記錄著全國各地汽修店對機油的購買數量。實際上,邱超手頭并沒有機油,他只為合作伙伴張昆做推廣、銷售。
如今全國飛的“CEO”張昆,看起來已經是創業成功的模樣。可邱超對他知根知底:早些年,張昆一直在潤滑油生意里小打小鬧,大抵只能算得上是個二道販子,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渠道。
可讓邱超驚訝的是,2020年底,張昆找到他:“有筆大生意,做不做?”一問,原來張昆找到了“發財路”:市場對大牌機油需求量極大,而他正好有渠道,能夠以市場價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價格拿到手。
只不過,張昆的客戶都在線下,量并不大,而有互聯網銷售團隊的邱超,成了他理想的合作伙伴。明知道可能是“山寨貨”,但聽到這巨大的利潤,邱超入伙了。
起初,張昆只在杭州有一個倉庫,銷售范圍也大多在江浙滬,漸漸地,客戶量越來越大,他們有了擴張商業版圖的心。張昆實地跑了多個城市,最后將倉庫落戶在長沙、成都。
山坳民房里的秘密
“老朱,又缺貨了,再給長沙倉庫發點貨……”當在浙江某地的老朱收到張昆微信時,嘴角不由自主向上。老朱拿起手邊的“美孚”空罐子,將自己工廠生產出來的機油裝入,最后密封,打上品牌LOGO。
很多年前,老朱就開始創業生產機油,試圖打出一個品牌,可銷量一直上不去。幾年下來,老朱欠了銀行不少貸款。“老朱,想不想你的機油賣到全國各地?”2020年底,當張昆帶著這個誘人的消息找到老朱時,老朱開始了制假之路。
表面上,老朱的廠房還在正常運轉,可暗地里,老朱又在某處山坳租了幾個民房。每天入夜,一輛大卡車裝滿大桶大桶的機油后,從老朱廠里出發開往民房。民房有大量大牌的包裝材料,老朱開始徹夜加工,將這些機油改頭換面,再運往全國各地。此后,老朱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買了新車。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今年5月,嘉善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用微信售大牌機油的線索。這隱秘的推銷方式,讓民警警惕起來,莫不是機油有問題?經抽絲剝繭、順藤摸瓜,終于,張昆團伙浮出水面。
此后,嘉善公安出動100余名警力,分赴成都、長沙、武漢、孝感、杭州等地集中收網,當場抓獲涉案嫌疑人50多名,查貨假冒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品牌機油2000余箱,經初步核算涉案金額1500余萬元,一舉搗毀了一個“產、運、銷”全鏈條的制假、售假團伙。
目前,嘉善公安已對3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嫌疑人均為化名)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