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的買賣并不罕見,因多種原因出售業務、部門或者工廠的化工企業也不在少數。據了解,僅2021年至今2個多月的時間,就有不少國內外化工企業宣布進行自我“剝離”。
3月,埃克森美孚將其在英國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上游資產以超過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HitecVision。此次出售包括埃克森美孚在英國北海14個油田的權益。
2月19日,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將在Numaligarh煉油廠持有的61.65%的股份出售給印度工程公司(EIL)。
2月18日,皇家殼牌公司將加拿大西部的頁巖業務以約9億加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的價格出售給Crescent Point能源公司。
2月1日,英國石油公司(BP)將作價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億元)把阿曼61區塊20%的權益售予泰國的PTT勘探及開采公司。
2月,陶氏化學擬出售位于德國的基礎設施資產,目前已將其納入一項價值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的潛在交易。
1月11日,可再生氣體公司Fonroche Biogaz出售給油氣巨頭道達爾集團。
1月6日,美國氫能行業巨頭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將9.9%的股份以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SK集團旗下SK控股公司和SK E&S。
1月1月,BP將全球芳烴和乙酰業務億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5億元)價格出售給英力士,包括全球15個工廠(美洲5個,歐洲2個和亞洲8個)以及10家合資企業。
......
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已有20余家化工行業企業出售本企業的業務板塊、股份權益或是直接以較高的價格將企業“打包”出售給其他企業。這其中不乏埃克森美孚、殼牌、BP、陶氏、宣偉、KCC、索爾維等化工企業,售賣金額超過1000億元。部分企業的公告表明,剝離與主業相關的業務,主要是為了聚焦主業,深化領域布局。但也存在為了轉型升級,被迫“斷臂求生”來回籠資金的情況。無論如何,在疫情之中,及時調整業務板塊,進行優化,都是化工企業應該盡早著手打算的。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