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應用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銷研院)揭牌儀式在銷售華北分公司舉行。銷售公司總經理李玉杏,銷售華北分公司黨委書記、銷研院院長張毅,集團公司科技部副總經理王皓,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張興瑞,分別在儀式上致辭。
銷研院將重點圍繞“油氣氫電服”等領域,在成品油與天然氣的經營管理效率提升、氫能技術應用與示范、充換電技術迭代升級、易捷節能環保產品研發、生物質與合成燃料的先導性應用、行業標準的完善等3方面深入研究與應用。未來,銷研院將承擔起銷售企業的科技研發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平臺、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三大職責,支撐銷售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商戰略轉型發展。
銷研院簡介
銷研院依托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銷售公司油品技術研究所,是中國石化銷售系統唯一一家具有科研性質的機構,擁有較為豐富的油品應用和汽服及環保產品科研經驗。肩負著整個銷售系統39家企業油氣和新能源數質量管理、技術支持工作,以及銷售企業數質量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級任務,在提高比對試驗工作效率及成效的同時,每年還可節費260萬元。
馬永生: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
7月22日,“雙碳”目標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在會上指出,在“雙碳”目標約束下,疊加地緣政治局勢影響,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一系列重要轉折點將接踵而至。 馬永生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做出了戰略部署。“2025年前后,我國成品油需求將達峰,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峰,我國將實現碳達峰,國內主要的化工產品產能面臨全面過剩,這些都要求石化產業主動識變應變,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新時代新征程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提升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更好支撐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 一是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構建從烴到氫的氫能產業鏈,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推動“地熱+”綠色潔凈供熱業務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地熱供暖制冷工程,打造國家級地熱開發利用平臺。充分利用內部土地資源,推動清潔供電業務規模化發展,不斷提高綠電應用比例。穩妥發展生物燃料,加快推進生物柴油、生物航油規模化生產。二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淘汰高耗低效產能。加大廢棄油脂、廢塑料產品等回收,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推進生產用能電氣化、低碳化轉型,強化污水余熱、地熱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利用。優化調整自備電廠用能結構,推進外購電代煤、天然氣代煤,持續壓減動力煤炭消費。強化節能優先方針,持續推進能效提升計劃,以能效對標達標為主要抓手,進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裝置能效水平。三是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突破。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路線,攻關車用高純氫經濟性制取、儲運、加注技術,推進噸級固體聚合物電解水制氫、噸級固體氧化物電池電解水制氫等示范項目建設。優化有機胺法碳捕集技術,開發膜法、離子液體法碳捕集技術,開展二氧化碳安全輸送控制、井下驅油、電催化制化學品等技術研發。推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動力電池等關鍵材料技術研究,開發光電材料用聚酰亞胺制備技術,建設百噸級聚合中試生產線。四是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標準制定。聯合油氣行業主要企業,進一步夯實油氣生產和銷售環節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檢測、報告與核查方法學基礎,研究提出行業標準和規范體系,推動提升油氣生產綠色化水平。深化與國內外能源化工企業、科研機構交流合作,就綠色技術、綠色生產標準等開展積極探討,樹立中國企業綠色潔凈靚麗形象,為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企業實踐。
中石化又又又成立新公司,支撐轉型發展
打造新能源北方中心
9月6日,中國石化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呼和浩特市簽署共同組建油氣勘探開發合資公司框架協議。按照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深化合作,進一步加大在內蒙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統籌推動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發展。此次合作將為中國石化推進油氣增儲上產,提升能源供給保障;助力內蒙古實現儲采增長,提高油氣供應帶來重大利好。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化在內蒙古的布局,不僅在油氣,“三新”領域(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似乎更有魅力。除了石油天然氣,內蒙古還有“風光無限”,廣袤的草原擁有豐富的風力和光伏發電資源基礎,內蒙古制氫潛力巨大。2021年,中石化提出要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去年9月,中國石化位于呼和浩特基地的新能源北方研究中心項目啟動,這個基地瞄準的正是這個領域——氫能、干熱巖、清潔煤化工。
強強聯合拓展業務范圍
8月30日,英力士與中國石化簽署股東協議,按股比50%:50%在天津南港乙烯項目集群,共同建設30萬噸/年ABS裝置。該裝置采用英力士領先的Terluran?ABS技術,由中國石化負責建設,計劃于2025年4月投產。8月初,中國石化與英力士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成立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英力士),擬以該公司為主體共同運營中國石化正在建設的120萬噸/年天津南港乙烯項目,項目計劃于2024年4月份投入運營。2022年7月28日,中國石化與英力士集團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該協議總價值約70億美元,三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預期實現合計年產能將達700萬噸,每年創造約1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一、英力士將收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的子公司——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賽科”)50%股權。二、中國石化與英力士按照50%:50%股權比例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目標實現120萬噸/年ABS產能,以滿足中國快速增長的需求。
三、中國石化與英力士將按照50%:50%股權比例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天津新建50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項目。另外,中國石化與英力士未來還將再建設至少兩個50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項目,授權許可生產英力士管材等級產品。四、2022年12月7日,英力士與中國石化簽署了一項新的合作協議,英力士將收購中國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項目50%股權。該項目現有在建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及下游高端新材料衍生產品裝置。英力士與中國石化相熟已久,在多個業務上已有多方位合作,未來雙方的合作將更加密切與默契。中國石化將獲得英力士多項世界先進的下游技術許可,同時,英力士也將在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取得更大的業務規模。
打開光伏能源市場
近日,中石化新星湖北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新星湖北”)與科順能源正式簽約戰略合作,開啟綠色高效發展之路。中石化新星湖北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王永軍,科順股份集團總裁方勇,出席代表雙方簽約,并開展座談交流。新星湖北是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范圍覆蓋地熱、光伏、風電、天然氣綜合能源等,在電源項目開發、建設、運管管理經驗以及投資、融資能力上,擁有豐富經驗和明顯優勢。科順能源是旗下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品牌,依托科順股份本身深厚的產品、技術、人才優勢,建立起“光伏+防水”的專業團隊。在完善的管理體系、專業的產品技術、豐富的工程經驗、綜合性市場布局的加持下,科順能源與新星湖北將以更強的產業競爭力,打開光伏能源市場,一起開拓新能源產業藍海。
推動境外煉化業務高質量發展
6月28日,中國石化海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京舉行。該公司為中國石化境外煉化業務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專業公司和唯一平臺,將更加有力推動境外煉化業務高質量發展。據介紹,海投公司將緊抓機遇完善海外布局,主動融入我國對外開放時代潮流,堅定外闖市場的信心決心,充分發揮集團主業優勢,在嚴控風險的基礎上,加大煉化業務境外布局,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推動煉化業務境內外協同發展,不斷拓展集團公司煉化產業發展新空間。從上述中石化成立新公司的布局來看,中國石化將深入實施綠色潔凈發展戰略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