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現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對2023年的乘用車做了月度分解預測。在數據中,她認為月度銷售節奏完全脫離了原來的預測軌道,受各種因素波動影響,汽車價格出現短期混亂的狀況,而且波及到全系列產品和全國范圍,無論是新能源還是傳統燃油車,導致消費者無所適從,觀望的情緒非常濃厚。
數據可以看到乘用車整體的趨勢是相似的,同比增速略低于整體市場。商用車領域載貨車板塊,同比實現了比較強勁的增長,達到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而從乘用車的零售量來看,同比增長只有不到3%。零售最大的差異是將近200萬輛的出口量。
在整個乘用車里面,拆分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可以看到燃油車將近10%的下跌,新能源汽車近40%的增長,這兩個陣營一增一降,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
特別在乘用車板塊非常突出,燃油車的總量,總的新車銷售規模已經見頂,下跌已經不可逆。再分到品牌陣營里面,主流的合資品牌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很高,哪怕是大眾、豐田、福特通用,還是現代起亞等等,在整個合資陣營都難免要面臨新車銷量下跌的狀況。
基于二胎家庭拉動與家庭兩相組合因素拉動了MPV市場的增長,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整體的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新能源汽車整體趨勢呈現一個強勁增長趨勢。
PHEV裝載的兩套動力系統,一是新能源的產品或者車型,對后市場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二是一套燃油系統零部件的消耗。可以看到PHEV的主流廠家比亞迪依然是遙遙領先,PHEV在整個新能源里面的增速是非常突出的。
2 車企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
上半年終端帶來同平或者微增長的狀況用了很大的促銷力度,在銷售目標較高條件下,全年廠家基本實現20%以上的目標。
后市場非常關注的是保有量、存量的數據,機動車4.2億,汽車3.28億,新能源1620萬輛。在視野放遠的前提下,根據上半年的情況,來研判全年以及2025年的情況,兩輪的摩托車在未來五六年的時間里,相當一部分會轉換成汽車的用戶,也就是在2030年左右,汽車保有量有望超過4個億。
從上半年的核心數據看,由于降價導致消費者的持幣待購,使得上半年需求沒有充分的釋放,而且這個需求釋放的代價是比較大的,以價換量,換來的具體銷量并沒有達到預期。未來,從車企也好,從經銷商也好,下半年的關鍵是要降本增效,而且會出現行業的優勝劣汰。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退出中國市場。但是,整體在好的方面已經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3 2023年全年汽車市場產銷規模
以廣角鏡頭看,在過去十幾年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中,2017年走到頂點徘徊在2500-2600萬輛的水平,很難逾越2800萬輛的臺階。
截止到2017年的數據進行外推的時候,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是向上走的。因此,我們應該站在更長的視角、更高的視角來看。
找到汽車市場的發展階段,應對中國汽車市場負增長。這個發展階段是與美德日韓他們所經歷的發展階段相似。從1931年一直到石油危機帶來的調整,很少超過7年的完整調整期。按照這個參照,汽車市場市場2018年以來的的周期應該已經探底,開始要向復蘇走。這是從廣角角度看,判斷到2025年的時候有望接近于2017年的水平,走完這樣一個完整的調整周期。
4 汽車后市場發展規律
郎學紅預計2030年新能源會達到60%的滲透率,以目前來看,PHEV技術的不斷升級,油電同價的趨勢,有可能60%的滲透率比預計來的要早。
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售能夠超過傳統燃油車應該很快,慢的不到8年的時間,快的5年時間。可以激進地認為2025年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可能呈1:1,在2025年之前對于新能源汽車,包括PHEV,仍然是免征購置稅,這個政策也會增加PHEV的競爭力,會讓廠家更多的去投入PHEV的研發和成本的降低,加上2026年、2027年對于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4年的有利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占比會超過燃油車。
近十年汽車后市場年均增速回落到了10%之內,2015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3億,未來龐大的用兩輪車出行的家庭,會很快成為汽車的消費主體,他們的進入使得保有量會持續增長。
所以汽車保有量徘徊在2.85億左右,而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汽車保有量市場,預計2030年之前汽車保有量將會達到4億以上。由此,保有量還會帶動新車的以舊換新,帶動二手車的交易,在龐大的保有量基礎上,未來汽車后市場的零部件需求會持續的增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就是車齡,把所有車分齡段的數據經過加權平均,在2025年的時候,預計超過8年,每一年大概車齡能增加0.6到0.7。
未來車齡也是驅動后市場的需求,特別是隨著車齡去老化的維修需求,售后產值的貢獻就會越來越高。汽車6年是一個周期,很多零部件要在6年進行更換,到8年又有一部分零部件老化要進行更換。這些汽車零部件的發展讓三電產品需求及企業地位快速提升。
5 智能化、共享化,對未來汽車零部件的需求
智能化和共享化降低了事故率,導致用戶結構和市場需求發生變化。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到汽車后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在汽車后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下,我們應該注意:
長車齡催收售后服務專業細分。8年以后的長車齡意味著后市場的模式要向美國靠攏。
資本助推汽車售后服務連鎖化。過去沒有連鎖化、品牌化的獨立體系,就是要把自己建的更大,一定要露出,讓車主一過去就能看到,順便把洗美、換油等服務全部做了。隨著未來中馳車福這類企業的發展,做零部件的連鎖供應,給行業賦能,使得未來更快的形成后市場的連鎖,更好地助力后市場連鎖化模式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下鄉給綜合維修帶來機遇。新能源下鄉已經上升到國常會的級別,近期發改委又發布了一個文件,對于農村電網體系的改造想要銷售新能源汽車,要做充電站,必須把現有電網的容量進行提升。需要第三方通過多品牌兼營模式去覆蓋農村市場。除了充電設施的建設,還要銷售網絡和服務網絡并行,要下沉到農村市場,現在就要布局縣鄉的新能源售后服務,進行多品牌的售后服務維修,來搶占這個市場。
二手車交易量增長帶來外觀內飾件增量。二手車帶來的是外觀件和內飾件的需求,二手車的交易提升以后,車主更換的時候一定想讓車換新,所以要對外觀進行美容、裝潢,對內飾進行更新、清洗等,包括車膜要重新換,對一些精品裝潢,包括要加裝一些更先進的車機系統,也會帶來這個方面零部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