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燃油車的銷量下降了近1000萬輛,此消彼長之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則上漲了近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不斷搶占燃油車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事實。無論從市場還是政策層面,在全球范圍內的“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車對于傳統燃油車的取代之路已然火力全開。
大廠轉型加速,賽道競爭加劇!
無論是國際大牌還是國有品牌,潤滑油相關企業都在尋求新的突破點,幾天中石化也再次注資5個億建立新的一個潤滑油公司,或許也是在為新能源車做布局。再大家都經歷了燃油車市場的起起伏伏后,新的戰場顯然已經拉開了!
在此前提下,依附于燃油車產業的眾多下游產業,自然也將面臨更多挑戰。其中,既面向C端消費者,同時也與B端的整車廠商、服務廠商建立深度聯系的潤滑油企業,在電動化的影響下首當其沖。
但在電動車中,一體化的電動機結構取代了發動機本體,這也意味著純電動車將完全不需要發動機潤滑油。取而代之的是一體化的電動機結構,并且增加了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其潤滑和養護所需要的油液,就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進一步講,電動化并非沒有下一個契機。
除電動車外,新能源汽車中的混動與其他類型產品,仍需要潤滑油的參與。而在整套電動車的電子電器架構中,冷卻、傳動、電池等模塊均需要相應的產品輔助,以提升車輛的駕駛里程、駕駛體驗與安全性能。例如防凍液等熱交換液,電動傳統系統中的潤滑油。
可以說,各大品牌都針對純電動車用油技術的特殊要求,針對性地革新了油品的技術,務求在這個增量市場中大干一場,搶奪更有利的競爭優勢。
傳統內燃機用油,依然還有市場!
除了新能源車專用油液領域外,這幾年在傳統燃油車用油板塊,也在發生一些顯著的變化。隨著發動機技術日益進步,以及全球低碳環保的大趨勢要求,傳統內燃機用的潤滑油也迎來了新的變革。
我們發現,相關產品正在朝著低粘度、低油耗、低排放的標準演變,精準用油的技術要求已經變成整個行業越來越不能忽略的服務剛需。以國六排放標準為例,0W-20粘度甚至更低粘度的潤滑油產品,已成為各大潤滑油廠商關注的新焦點。
盡管新能源車的來勢洶洶,但實際上傳統內燃機用潤滑油和汽車養護的市場,并不會快速隕落。新能源車會如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一樣,因為車始終是一種耐用的消費品。
另外,考慮到2018年前后這波燃油車的新車銷售高峰,這批車輛的平均公里數要來到6-10萬公里的階段,中國燃油車的整體平均車齡,也達到8-12萬公里,這其實是養護市場剛性需求最猛的一個周期。
未來3-5年,燃油車的保養維修,仍然是支撐汽修行業的主要業務來源,我們需要的不是對新能源車搶占市場的恐懼,更需要好好把握這一波燃油車養護市場最后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