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落實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相關價格、稅費等優惠政策,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
這是2017年3月5日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的一節。盡管這段話在總理報告中所占篇幅并不長,但是總理關于“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要帶頭講誠信”的表態,還是掀起了全社會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這一嶄新融資渠道模式的熱議。據中國潤滑油信息網(www.tjchzshs.com )了解,這也是總理連續三年在政府報告中提到PPP。
眾所周知,政府基建投資是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殺手锏”,也是工程機械制造商保市場、穩增長的主要來源。2008年12月政府的“四萬億”投資,一方面把工程機械行業拉上了黃金十年的最高點,一舉奪下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銷量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卻也深深地傷害了工程機械市場,把行業推到了蕭條沒落的邊緣。在政府資本的扶持下,制造商不分大小盲目擴張,致使產能高居不下;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和消化嚴重的產能過剩,企業又推出“分期付”乃至“零首付”等激進銷售政策,使原本就很高的財務風險變得更加難以控制,導致至今仍備受詬病的應收賬款之殤。
2008年的“4萬億”投資花哪了?由圖可見,住房、民生基礎設施和交通基建三類大項目就占了“四萬億”近六成的投資。
反思工程機械行業盛極而衰的歷史過程,政府對行業的大包大攬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當時國際金融危機洶涌來襲,政府被迫干預市場,忽視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推動“四萬億”上馬,導致了令人遺憾的后果——政府大規模投資帶來的制造業繁榮只是曇花一現,多數資金最終轉化成了通貨膨脹,特別是房地產價格的暴漲。房地產行業的繁榮,反過來打擊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以至于有不少人士感慨:“實業誤國,房產興邦”。
2008年8月至今生產資料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變動趨勢表。注意這一指數:1.在2008年8月-2009年6月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出現斷崖式下跌;2.在2009年7月-2010年3月因“四萬億”刺激而出現快速攀升;3.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因“四萬億”的副作用而急速下挫,隨后長期處于低位狀態;4.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因大量基建落地開工而快速上升。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工程機械行業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行業的發展進程,一方面離不開政府對基建的大力投入,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復蘇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投資身上。擺脫對政府投資的單一依賴,大力提高實體產業的投資比重,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才是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這種大背景下,近兩年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開始頻繁見諸報端,三次登上“兩會”總理工作報告,十分引人注目。作為一種全新的政府融資方式,PPP將透過公私合作模式,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積習,創新社會資本參與渠道,最終促進工程機械行業健康發展。
PPP廣獲各地青睞 公路類投資是重點
所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該模式反對“政府包辦一切”的舊理念,鼓勵政府和民間私營企業合作,共同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政府融資的一種理想模式,PPP既可以減少政府負債,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又可以激活社會資本的投資潛力,有效拓寬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因而受到各地政府的廣泛青睞。在2016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促經濟、穩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在推動民間資本力量轉向基建領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正是近兩年在國內興起的PPP。
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PPP入庫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含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163家,占比39%。具體簽約落地的項目則有1351個,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了4倍多。上述數據表明,PPP在吸收社會資本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成效。
通觀全國各地的PPP項目主題不難發現,公路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是PPP項目的投資重點。據有關機構統計,單是公路類投資一項就占所有交通運輸投資的70%,而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在所有市政工程中的占比也有35%左右。可以說,針對公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大量PPP投資將是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復蘇的堅實基礎。
展望2017年,如果按照目前落地的速度推算,屆時落地項目累計計劃總投資額將達到4.2萬億元之巨。在項目種類上,從發改委近期出臺的政策來看,公路、市政工程、能源、農業、林業等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將成為2017年PPP項目工作推進的重點。對于工程機械行業而言,PPP項目的持續開工將對工程機械設備產生龐大的需求,而潛力無限的PPP模式無疑將是行業亟待開拓的下一片藍海。
重拳整治地方亂象 完善PPP模式管理規范
事實上,PPP模式并非很多人想象地那么“高大上”,它直接來源于鼓勵民資進入市場的“非公經濟36條”。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新36 條”),鼓勵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投資建設基礎設施。2014年,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力推PPP 模式提升公共服務水平。2015年,國務院再次明確出臺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PPP 的指導意見。同年,財政部、水利部發布1043個PPP項目,總投資將近1.97萬億元,成為PPP模式在國內全面開展的號角。
盡管中央大力提倡,但當時的工程機械行業并未“立竿見影”般回暖,蕭條多時的行業市場也沒有走出谷底的跡象。究其原因,乃是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實際運作中變了味,走了樣。雖然財政部出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管理暫行辦法》,針對PPP模式進行系統管理,限制地方通過PPP舉債,但卻沒有及時強調政府的守信用精神,導致部分地方仍將PPP視為政府的“提款機”。在一些契約精神缺乏的地方政府那里,PPP承諾隨意縮水,答應的政策隨領導更替任意改動,“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十分突出。地方政府的種種失信,不僅大幅加劇了PPP項目的投資風險,也導致相關合作企業無所適從,最終打擊企業參與PPP模式的熱情。
鑒于上述地方亂象已實質影響到國家鼓勵民資進入公共市場的整體布局,2016年11月4日,中央正式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重拳整治包括PPP亂象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平等保護問題。其中,《意見》第七條“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明確指出: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政府毀約需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確實需要改變約定的,要依法補償企業的損失。此外,《意見》還提出將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政務失信記錄,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加大對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在剛剛過去的3月5日里,總理明確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落實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相關價格、稅費等優惠政策,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這是總理第三次在報告中提及PPP模式,也是首次在報告中針對PPP模式運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直接表態。其鏗鏘有力的聲音,無時不刻傳遞出政府對創新社會資本參與渠道,吸納更多民資進入公共領域的信心。
發揮金融創新動力 助推PPP更上層樓
除了政府的積極倡導,號稱經濟“晴雨表”的資本金融市場也對PPP模式的相關利好做出積極反應。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64家發布2016年業績預告的PPP概念上市公司中有52家在2016年保持了業績的同比增長,其中有6家扭虧為盈。通觀其業績預告,這些PPP概念企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PPP對本公司業績的拉動作用。以騰達建設為例,公司預計2016年1月-12月公司凈利潤為8000萬元至86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0%-400%。公告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市政建設項目施工量穩步增加,同時新增PPP的項目——臺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PPP模式融資和部分路段施工總承包工程二標段全面施工,增加了施工營業收入和利潤。事實上,騰達建設絕非個例。我們以“PPP項目”為關鍵詞搜索2014年至今的上市公司公告發現,2014-2016年A股有關PPP項目的公告共有452條,平均每年150條左右;從2017年開始至今短短兩個多月,相關PPP項目公告數目已達70條。
不僅如此, 2月23日,證券業協會固定收益委員會正式提出鼓勵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資產支持證券)業務,尤其是PPP項目證券化,“即報即審,絕對優先”。3月8日,上交所的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臺發布信息顯示,兩單PPP資產證券化項目已確認獲得受理,標志著業界一直期待的PPP資產證券化終于落地。針對一連串的利好,中國潤滑油信息網(www.tjchzshs.com)市場分析師表示,一系列措施反映出政府堅定推動PPP證券化的決心和執行力,或將加速PPP大潮的來臨。屆時公路、水利、地下設施,乃至園林建設、污染處理等PPP項目重點領域有望催化工程機械行業復蘇進程,成為助推行業發展的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結語:PPP模式勢在必行,行業需認真觀察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開始轉向中高速增長,財政收入增速正出現下行趨勢。通過PPP模式鼓勵民資進入市場,減輕政府投資壓力,無疑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央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積習的必然要求。盡管在實踐層面上,PPP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PPP模式無疑將成為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流,PPP模式的深入開展可謂勢在必行。
回顧近兩年來的形勢,接二連三出臺的PPP管理政策,不斷加速的去行政化努力,開始起步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無不推動著PPP模式的新發展。作為失落了幾年的工程機械行業人,我們有理由關注全國“兩會”如何總結PPP模式在實踐中的成敗得失,是否會出臺相應的方針舉措暢通企業進入基建投資的渠道,是否能重新喚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PPP項目的熱情,共同把握最近一次回暖良機,讓工程機械行業重回社會化發展的正軌。
本文系中國潤滑油信息網(www.tjchzshs.com)原創作品,若需轉載務必以超鏈接的形式注明出處,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